开放合作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立于1961年,是由34个主要发达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合作组织,由理事会、各委员会(下设工作组或专家组)及秘书处组成。科技政策委员会(CSTP)是OECD于1972年设立的常设委员会,旨在促进科技与创新领域的最优政策和实践的全球共享与国际合作,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高社会福祉、提升科技政策管理水平做出贡献。OECD的研究成果具有全球影响力,并成为发达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CSTP的具体工作由OECD科技工业司(DSTI)承担。OECD的国内归口联系部门为商务部,CSTP的国内归口联系部门为科技部,具体工作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承担。

2011年,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和德国教育研究部国务秘书格奥尔格·许特在北京共同为中德创新政策平台揭牌。中德创新政策平台是中德政府磋商的重要科技合作成果之一,已成为两国在创新领域交流对话的长效机制,对深化中德科技和创新合作具有重要影响和导向作用。在中德创新会议基础上,平台吸引了更广泛的政府部门、企业及研究机构参与其中,为两国创新体系、创新体制改革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政策支撑。八年来,中德两国政产学研各界百余名代表围绕产业创新、产学研合作、投资与国际研发合作、创新与未来等主题进行深入研讨。此外,中德两国专家组继续推进合作课题——“中德创新体系比较研究”。2017年6月,我院参与组织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中德创新论坛”,李克强总理在论坛上作了题为《做创新合作的“黄金搭档”》的演讲。

自2012年起,我院与加州大学共同主办了三轮中美科技创新民间对话。中美两国学者、官员、企业家代表出席,围绕政府机构在科技投入及协调多部门项目上的功能与作用、科技资源配置的结构与方法、政府科技资源配置过程与绩效管理以及科技资源配置的相关政策四个方面的专题深入交流,并取得了积极成效。2017年,作为首届中美社会和人文对话的配套活动,我院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在华盛顿共同举办“中美创新驱动发展论坛”,刘延东副总理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

中日韩科技政策研讨会是中日韩三国在科技政策领域交流的平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CASTED)与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CASISD)、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NISTEP)、韩国科技评估与规划研究院(KISTEP)以及韩国科技政策研究所(STEPI)形成三国五方轮值机制,每年举办科技政策研讨会,逐步深化在科技与创新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十年来,对深化中日韩科技与创新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科技创新政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为落实中国与东盟成员国领导人2013年10月在文莱斯里巴加湾市共同发表《纪念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联合声明》中关于探讨建立“中国—东盟科技创新政策研究中心”的提议,科技部依托我院和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建立该中心。2014年9月,由科技部主办,中国-东盟科技创新政策研究中心、我院和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共同承办,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协办的“首届中国-东盟科技创新政策研讨会”在南宁召开。会议分享了中国及东盟各国科技创新的经验,明确了未来合作领域与重点,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

自2015年中欧创新对话启动以来,双方共同交流中欧最新科技创新政策,分享中欧创新合作的良好实践,围绕科技创新形势、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合作框架条件、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旗舰合作计划等议题。我院作为科技部代表团组成单位参与会议。

为推进中韩科技合作,深化两国科技人员及政策制定者的交流,在2005年7月举办的第八届中韩科学技术联合委员会上,两国政府决定将已有的专家论坛提升为定期举办的政府间论坛,由中国科技部与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联合主办中韩科技创新论坛,现已成功举办六届。

2016年召开的第六届中韩科技论坛主题为“创新创业,合作共赢”,分为科技创新政策、纳米、生物、信息与通信技术 4个分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四川省科技厅、成都市人民政府与韩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院、韩中科学技术合作中心共同承办。